红楼梦:曹雪芹笔下的对比是在教人忏悔
2018-01-30 21:37:19
  • 0
  • 0
  • 8
  • 0

当贾宝玉见到秦钟的那一刻,他立马自觉忏愧,这种忏愧更多的是来源于羞愧。“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,心中似有所失,痴了半日,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。”这段原文中“似有所失,痴了半日”写得非常有意思,贾宝玉经常发呆,在别人眼中是痴呆的表现,但是在我的眼中却不以为然,他对美好的事物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敬畏感,所以当他看到秦钟出众的气质之后,心中便有忏愧:“天下竟有这等人物!如今看来,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。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,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,早得与他交结,也不枉生了一世。我虽如此比他尊贵,可知锦绣纱罗,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,美酒羊羔,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。‘富贵’二字,不料遭我荼毒了!”宝玉骂男人的时候,才会把话说得这般难听,但是见到秦钟之后,他对自己的不足,毫不留情的作了一番自我检讨,用“泥猪癞狗”这样不堪的词来形容自己,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,在生命的源头,在先敬罗衣后敬人的世道之中,贾宝玉竟然能够在富贵的虚妄之中,明白锦绣纱罗,也不过裹得是这根死木头的躯体,美酒羊羔,也不过填了这粪窟泥沟的世道虚空。

贾宝玉在富贵繁华的享受过程中,能够瞬间从色相明白了一切都在淤泥之中,我觉得这个小伙子真是了不起。

更让我诧异的是,贾宝玉用了一个非常严肃的词语“荼毒”,来形容富贵让自己的堕落,在迷处识迷,会豁然开朗。“成名每在穷苦日,败事多因得志时”这话放在这里,我觉得是另外一种解读,有些时候,并不是富贵就是完美,富贵并不代表理所当然,一切都是好的,同时,贫穷也不代表所有的东西都是不能取代和对比的。


接下来,曹雪芹开始描写秦钟见贾宝玉的心理活动了:“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。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,不能与他耳鬓交接,可知‘贫窭’二字限人,亦世间之大不快事。”自古及今,山之胜多妙于天成,每坏于人造。其实人的思想亦是如此,贫富只是天注定的,但是有些时候自己的福是需要自己去争取,诚如古人所言“问子孙之福祉,吾身所贻者,是要思其倾覆之易”,就是告诉我们自己的福报自己造,所以秦钟的“贫窭”相比贾宝玉的“荼毒”是一种的妄自菲薄,而非贾宝玉能够在迷处识迷。

本文摘自悟澹的《缘来红楼梦一场》,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!

作者微信公众平台:swdmeiwen
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